Search


剛在呼吸Full Cup Magazine發表關於台北和香港音樂生態的文章。
...

  • Share this:


剛在呼吸Full Cup Magazine發表關於台北和香港音樂生態的文章。

Jing's article in Full Cup Magazine

台灣音樂生態給香港的啟示:

二零一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對於大部分香港文化人和音樂愛好者都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Radiohead來到台北做亞洲巡演。

我發現我身邊做創作和文化工作的朋友全部去了台北。Radiohead表演前後幾天在誠品書店,大小Live House等地方廣東話不絕於耳。

藉著這機會我嘗試拆解和分析台北的音樂生態令香港人羨慕的原因。

我在台北的幾天裏,照著我預先準備了的Live House check list遂一前往觀摩,去感受一下台灣青年在經歷怎麼樣的一種音樂文化洗禮。

華山文化區的“Legacy傳奇劇場”- 一間比較大型,十分專業的表演場地,適合已累積足夠表演經驗和粉絲數目的音樂單位。

“海邊的卡夫卡”大部份時間是一所咖啡室,背景長期播著十分有品味的Indie Rock,Folk之類的音樂。“卡夫卡”也有很不錯的CD和書藉可發售,你可購入心愛的書本後歎著濃郁的咖啡靠在他們一排寬大的窗口邊寫Full Cup雜誌的專欄。這場地文化氣息重,空間蠻大,是令人舒適自在的場地;最適合唱作人彈木吉他的小清新類表演。七月二十九日晚我也在那裡表演了。

談“女巫店”不能不談開在她樓上的“女書店”。“女書店”是一家女性主義書店,專賣兩性關係和性別研究等書籍,而“女巫店”的店員也清一色全女班,坐椅部掛上了胸圍,有著鮮明的角色和立場;但我去探訪當晚卻是一位男唱作人,所以Live House其實很open感覺蠻年輕的。我不肯定她們有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她們在一起營做了一個很開放的空間。

“The Wall”是為音樂人和音樂迷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場地。“The Wall”除了有一個適合Full Band玩搖滾的中型企位表演空間,還有賣CD,黑膠唱片,BandTee,音樂有關產品的商店,還有紋身店和可供練Band上課的Studio出租,是音樂愛好者的天堂!

最後必須提到“河岸留言”。“河岸留言”跟“The Wall”有點相似,也是集表演空間,教育於一身;但最有趣是“河岸”有兩間分店,一間適合小型表演,而另一間則較適合大樂隊的表演。我在台灣表演時Ellen盧凱彤就在小“河岸”演出了。

現在我們來看看台北這音樂生態:

小型埸地:女巫店,小河岸,海邊的卡夫卡
中型場地:The Wall,大河岸
中大型場地:Legacy

香港其實好像也不太差:

小型埸地:Full Cup Music,The Wanch, Visage,Fringe Club, Backstage Live
中型場地:Hidden Agenda,Grappa’s Cellar
中大型場地:Hi-tec Rotunda
[其實還有不少場地有現場音樂,但都是駐場樂隊玩cover為主。]

那麼香港的問題出了在那裡?為何場地的數量不少,但總不及台北的有凝聚力和影響力?

一般音樂環境的培育都會面對租金壓力和觀眾量不穩的問題,所以培養聽眾是關鍵。我發現除了較大型的Legacy和大河岸外,其餘幾間Live House全在同一區-公館站。而公館站又是甚麼地方呢?原來是大學區!!公館站一帶有三至四所大學,因此café臨立,是縕釀文化的好地方。

一切由教育開始,音樂亦然。聽眾的口味是要自少教育和陪養的。香港的大學分佈在不同各角落,而且很多交通不便。最方便的九龍塘區有城大和浸大卻是租金昂貴的豪宅區,跟台北的低地價不可相比。因此Live House Cafe是不可能生存的。

另外,香港的音樂場地除了Full Cup和Hidden Agenda全部在較西化和高消費的中環區,把住得遠而且怕說英語的學生哥嚇怕了。Hidden Agenda其實發展得不錯,卻經常受到政府的阻力。工廈在“被活化”過程中租金上升,對本地獨立音樂起了慢性但極其致命的傷害。

香港的音樂生態需要一個方便學生課後去的地方, 而且需要睇show便宜, 想睇就睇唔駛諗!此刻仍未有解決辦法,只能繼續以我們熱愛音樂熱愛香港的熱誠建起血肉長城。

希望你是香港樂壇需要的答案。


Tags:

About author
Graduated as a Theatre Designer and Director in London's 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 Design with First Honours, Jing Wong has honed his music style by rich music influences in London from Blues to Folk to Rock, but his main influences are Folk singer-song writers like Nick Drake and Damien Rice and recently Rock bands like White Stripes and Black Keys. He was the opening act for Belle & Sebastian, Kings of Convenience and Andrew Bird in their tour to Hong Kong, and played at Music Festivals such as the Clockenflap in West Kowloon promenade. He is signed to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and has released his first live album + EP in December 2012. His song ‘You are in everything I do’ was the theme song of film director Heiward Mak’s “EX”, and ‘Through the dark glass’ also appeared in multiple award winning film director Ann Hui ‘s movie “ALL ABOUT LOVE”. He just finished his second solo tour ‘My life as a Song’ to 15 cities in China in September 2014 and is releasing his second album in June 2015. 黃靖在倫敦中央聖瑪丁美術學院的舞台設計系以一級榮譽資格畢業,再到中央語言及戲劇學院進修舞台導演碩士學位。 曾多次與PIP Theatre合作做舞台設計和台前演出的黃靖也曾是個唱彈原創歌曲的街頭表演者。 音樂風格受英倫民謡唱作人Nick Drake和北歐小清新Kings of Convenience影響, 到近年迷上搖滾樂團White Stripes和Black Keys後破舊立新重新音樂定位為”Book Rock”. 2004 年已贏得通利琴行原音樂隊比賽的最佳原創歌曲和第二名,現在已簽了黃耀明的人山人海獨立唱片公司,並在2012年12月發表了首張專輯。 其歌曲在麥曦茵導演的電影 ”前度” 和 許鞍華的 ”得閒炒飯” 出現作插曲. 他亦分別在 2013 年十一月和2014年八, 九月完成了共二十四個城市的個人巡演, 現正籌備新專輯.
Singersongwriter/Near-Poet/Designer/Theatre Practitioner/Whisky Lover/Art Director
View all posts